本网消息 为拓展巩固脱贫攻坚成果,有效衔接乡村振兴工作,聂荣县紧紧扭住牧业产业这一根本,以“产业+”为主要抓手,统筹推动合作组织建设、商贸运输、转移就业输出等工作,形成以牧业产业为重点、第三产业协同发展的产业优化发展格局,切实为广大群众创造就近就便就业岗位,切实增强群众参与产业建设、运营、发展的积极性、主动性,切实增加低收入群众现金收入,不断改善群众生产、生活水平。
尼玛乡整合优势资源,大力发展联村一合、多村一合合作组织,切实激发合作组织发展活力。按照县委、县政府关于全县合作组织关、停、并、转、扶的要求,为进一步激发合作组织发展活力,推动合作组织整合优势资源,促使合作组织运营见效,尼玛乡通过实地调研、以效益为导向,整合9家效益差、运营难的合作组织,形成2个联村一合合作组织,有效整合了772头牲畜、52个人力、62套设备等优势资源,激发了合作组织活力。通过整合联村一合合作组织,尼玛乡2020年全年销售牛奶27952.13斤、酥油20.7斤、牦牛肉21875斤、拉拉110斤,全年总收益143.4201万元,带动167户792名群众增收,人均达298.85元。同时有效转移52名群众参与牧业生产,总收益达64.8964万元,人均增收12480元。
色庆乡以品牌建设为抓手,积极生产聂牌系列畜产品。色庆乡杂玛多种经营合作组织紧紧依靠“聂牌”品牌效应,丰富完善“聂牌”系列畜产品,特别是在传统酸奶制作的基础上,通过科学配置,生产出蓝莓、草莓口味系列的经典酸奶,畅销那曲市内外。通过“聂牌”品牌,色庆乡2020年全年销售酥油5000余斤、酸奶10000余斤、拉拉8000余斤,全年总收益537.42万元,带动1718名群众增收,人均达2480元。同时在拉萨市第四安居苑南门对面、那曲市气象局斜对面设立畜产品销售点,积极输出聂荣酸奶、酥油、拉拉等特色畜产品,销售总额达46.47余万元。
聂荣镇认真开展合作组织规范化建设,切实发挥合作组织运营增收效益。全乡以运转常态化、运营规范化为抓手,对13个合作组织,从运营章程、财务制度到利益联结分红制度、预留发展金等方面逐一规范程序、逐一建章立制,建立健全15条制度。通过规范化运营、运转,全镇13家合作组织2020年累计增收123.14万元,带动贫困户681人,人均增收达1808.22元。
桑荣乡依托优势资源,大力转移富余劳动力,积极发展商贸运输业。依托桑荣乡7村入股的聂荣县中港新型建材有限公司,全乡32名贫困群众成立小康运输车队,积极参与砂石砖、商砼等建材的运输、装卸工作,有效解决了50名群众的就业工作。2020年全年累计增收57万元,人均增收达8000元,真正实现了不出村、不出乡就业的美好愿景。
下曲乡用活用足草场承包流转政策,积极解决合作组织运营过程中的草场承包问题,释放草场改革红利。全乡在合作组织推进过程中,结合实际打破草场承包界限壁垒,创新型运用入股、置换等方式,有效化解草场界限壁垒,有序推动合作组织正常运转。全乡累计入股、置换148029亩基本草场,有效解决6个合作组织的草场使用问题。单就“草”的流转方面,累计实现增收30.3万元,带动558名贫困群众增收,人均增收达3620元。
白雄乡依托节点乡地理优势,紧紧依靠散装油料销售合作组织带动群众增收致富。全乡独辟蹊径,依托建成通车的G345线和节点乡地理优势,积极组建1家以销售散装油为主的合作组织,主动开展散装油料运输、销售工作。自散装油销售合作组织运营以来,累计解决82名群众的日常就业问题,累计增收101.7849万元,带动69名贫困群众增收致富,人均收入达1270元。
索雄乡充分发挥易地搬迁群众聚居优势,积极发展商品经济带动低收入群众增收。全乡紧紧围绕109户易地搬迁群众,充分依托省、县干线优势,积极发展餐饮、食品等商品经济,依靠消费推动商品经济发展,从而带动贫困群众致富增收。全年易地搬迁点扶贫门面房累计实现增收7.7万元,带动23户贫困群众增收,户均达800元。
当木江乡积极挖掘富余劳动力潜力,扎实开展转移就业工作,通过输出富余劳动力拓展群众增收致富渠道。全乡通过精准培训22名贫困群众,岗前对接就业岗位12个,积极输出12名贫困群众参与建筑、运输、装卸等工种,培训后就业率达54.5%。输出的12名务工群众,累计实现增收20.16万元,人均增收达16800元。同时,通过“传、帮、带”工作,间接性传习各工种技艺60名群众,为后续更大力度实现转移就业工作奠定了广泛的人力资源基础。
查当乡做好“一个种子”建设工程,积极做好科技助推优良品种牛筛选工作。全乡紧密依托“查吾拉”藏北高原牦牛品种,结合自治区农科院“金牦牛”科研工程,以92头“查吾拉”种子牛为基础,积极繁育优良品种3代。同时,通过科学、精准补饲工作,人工干预查吾拉牛朝着“肉质肥瘦相间、肉质更加鲜嫩细腻”方面转化,使得“查吾拉”牛肉品质更加满足市场需求。通过“种子工程”,查吾拉牛实现普遍增重70Kg/头,油脂约降低2.5Kg/头,市场需求率上升约1.5个百分点。据初步测算,查当乡间接为全县牦牛出栏工作贡献约1个百分点,群众间接受益约600元。
永曲乡探索打好“反季节出栏牌”,扎实推进落实牲畜暖季出栏工作,切实增加群众收入。全乡瞄准“反季节出栏”和“暖季出栏”市场需求(传统意义上藏北牦牛冬宰出栏约在每年10—11月份期间),通过反季节和暖季供销,积极发挥价格市场导向作用,促使群众增收获益。截止2020年,全乡累积反季节和暖季出栏牦牛620头,累计实现增收734万元,受益群众达530人。据初步测算,通过反季节和暖季出栏,每头牦牛市场价格同比冬宰出栏高出约850元,真正实现了物有所值、值超其物的市场预期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