本网消息 20多家住房,其余都是帐篷,全镇加起来不足两百户人家;
宽阔的街道,浓郁藏族文化传统的建筑,规模宏大的酒店、商务楼……
这样的对比,来自于那曲镇和平解放60年的今与昔。
那曲镇海拔4500米,藏语的意思是“黑色的河流”,1965年经国务院批准正式定名。
在镇上生活了60多年,多吉见证了这里的变迁——以前的那曲镇实在太小了。
由于材料短缺,到二十世纪六七十年代,整个那曲镇都是用白铁皮盖顶的房子,站在草坡上看去,蓝天下,整座城镇闪着刺眼的白光。
多吉说:“铁皮房屋顶薄,挡风性能差,夏天像蒸笼,冬天成冰窖。那曲气候多变,下冰雹的时候,整个那曲镇叮叮当当,就像演奏一曲盛大的民族打击乐;刮大风时是一首交响乐,下雨则成了民间小调。”
现如今,走在那曲镇宽阔的街道上,具有浓郁藏族文化传统的建筑满眼皆是,规模宏大的中信那曲大酒店、电信大楼是这座新城的标志性建筑。十几年前还“鹤立鸡群”的群艺馆、风能站和地区医院等早已淹没在一片新型的建筑群中了。
2009年,那曲物流中心投入运营,推动了那曲镇的巨变。
2007年,国家投资14.54亿元在那曲镇兴建占地面积达8000亩、相当于747个标准足球场的那曲物流中心。
现在,走在园区,蓝顶白墙的6座大型仓储中心气势宏大,散装区巨大的龙门吊正在装卸一车车从内地而来的各种物资,一派繁忙景象。
那曲物流中心投入运营以来,已经有几十家企业入驻,经过几年的发展,以青藏铁路那曲站为交通枢纽,充分利用青藏铁路、青藏公路的联通功能,将物流园区规划用地划分为若干个子功能区,形成“一核心、两轴线、四大功能、六大区域”的空间布局。同时,继续积极开展招商引资工作,切实将物流园区打造成了那曲镇经济社会发展腾飞的核心平台。
那曲镇的发展,绝不仅仅只是一个物资中转站,那曲镇已经依托物流中心,建立起综合的加工服务中心,未来将辐射阿里、昌都、拉萨及整个西藏地区,成为未来我区经济发展的新引擎。
“青藏铁路建成通车和那曲物流中心的建设,客观上为那曲提供了先于其他地区5—10年的率先发展工业的条件和机遇。我们要借势而上,抢位先行,不能满足于做物资中转站,要不断地探索、实践胡锦涛总书记‘两个最大限度’的指示精神,进而发挥青藏铁路促进我区经济发展和造福沿线群众的作用。”那曲物流中心管理局局长项洪峰表示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