聂荣县50年来交通运输事业发展回顾与对比
2015年07月17日 11:01:06      来源:聂荣县网信办    
0

本网消息 半个世纪以来,聂荣县在党中央的特殊关怀和区党委政府、地委行署的坚强领导下,在神华集团的无私援助下,沐浴着改革开放的春风,与全区各县一道取得了短短几十年跨越上千年的发展成就,人民生活条件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,各项社会事业不断蓬勃发展。道路交通运输事业在县委、县府的大力支持下也一同取得了日新月异的变化,群众出行、运输条件得到了空前改善,道路交通运输事业作为经济腾飞的翅膀,羽翼亦日渐丰满。

机构、设备不断完善充实。1979年聂荣成立工交科,负责管理县内的交通运输工作。1984年9月,进行了机构改革和人事调整,撤消工交科,成立聂荣县交通局,但组织机构十分薄弱,各项相关工作也相对滞后。到2000年时,交通局实有工作人员6人,各类硬件设备如挖掘机、铲车等大型机械设备仍然处于零的状态。近年来,在县委、县府的大力支持下,交通局无论在编制人数还是设备配备上,都得到了极大改善和充实。目前,交通局共有工作人员9人,有挖掘机1台,装载车2台,大型货车2台,平板拖车1台,不断满足了道路交通运输事业发展对人员、装备的需求。

道路从无到有,通达率大幅提升。解放前,聂荣县的交通运输条件极为落后,全县没有一条真正意义上的公路,仅有几条人畜踩踏出的羊肠小道与外界沟通,货物运输全靠人背畜驮,跋山涉水、翻山越岭,非常艰难,严重制约了经济发展。民主改革后,国家修建了那曲至聂荣的公路,全长100余公里,全县有了第一条真正意义上的公路。1985年,县政府投资280余万元修通聂荣到唐古拉山麓查吾区的公路,全长155公里,架设钢架桥6座。2000年底,以县城为中心的全县交通条件有了很大的改善,“安多—聂荣” 公路、“聂荣县—永曲乡” 公路相继通车,初步形成了以县城为中心,聂那公路、聂永公路为主干,辐射全县10个乡镇,142个行政村( 居)的自然公路网络。进入“十一五”后,特别是“十二五”期间聂荣县道路交通事业突飞猛进,取得了长足发展。2008年完成了那聂公路升级改造工程,将原来的土路改造升级成了油路,打破了全县无油路的历史。“十二五”期间,聂荣县开工建成2条通乡油路,19条通村公路、10条通寺公路,总里程达695.3公里,总投资达23492.71万元。截止目前,聂荣县拥有公路2224.1公里,全县10个乡镇全部通公路,其中通乡油路达50%,142个行政村公路通达率达86%,通寺公路通达率达92%,交通网格不断密集,道路网络四通八达,群众出行条件得到极大改善,这是解放前无法比拟的。

运输工具不断实现现代化。很长一段时间,聂荣县只有马道和人行道,物资运输主要依靠人力畜力,运输量低、耗时长、人畜伤亡大。随着公路网络的不断扩张,聂荣县运输条件也得到了极大改善,运输工具逐步由人力畜力向现化机械设备转变。1995年,全县有大小车辆132台,私人拥有车辆63台,到2000年时,聂荣县有载重车辆258台,运送粮油81.5万公斤,运送抗灾物资105吨。车辆拥有量与1995年相比将近翻了一翻,货物运输逐渐告别了人背马驮的时代。目前,全县拥有各种大小车辆数以万计,几乎户户有摩托车,群众出行基本实现机械化,货物运输也彻底告别了人背马驮的时代。

责任编辑:高莉

公安备案号:藏公网安备 54242402000001号 工信部备案号:藏ICP备2021000261号-1 网站标识码:5424240001 版权所有:聂荣县人民政府 技术支持:西藏传媒集团

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