本网消息 实现牧区富裕劳动力群众就业是民生之本、富县之策、强县之要,自扶贫开发脱贫攻坚工作开展以来,聂荣县积极探索打破原有单一的贫困群众收入方式,以转移就业为抓手,不断拓宽群众增收渠道,按照“劳动者自主择业,市场调剂就业,政府促进就业”的方针,努力把富裕劳动力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,积极开展全方位、多层次、多渠道的转移就业工作,逐步建立聂荣县转移就业人才储备库,组织引导相关职能部门、县城施工企业、社会各界“主动参与、各司其职、各负其责”,形成推动县城富裕劳动力转移就业合力,闯出一条突破劳务经济发展瓶颈、扩大牧区劳动力转移就业、解决群众增收脱贫致富的新路子。
抓储备。自今年4月聂荣县转移就业人才储备库工作启动以来,制定下发了《聂荣县建立精准扶贫转移就业人才储备库的通知》,主要对精准扶贫转移就业指标内人员、指标外贫困户和登记在册的城镇失业等三类人员进行摸底排查,及时将摸排数据和即将参加培训人员进行实名制登记,改变长此以往的重培训、轻就业的粗放式培训模式,为富裕劳动力和专业技术人员下步转移就业、增收致富夯实基础。截止目前,聂荣县精准扶贫转移就业人才储备库共实名制建档立卡3609人。
抓培训。一是县脱贫攻坚指挥部总指挥长召集县脱贫攻坚指挥部部分专项组,召开聂荣县加强贫困群众思想教育引导专题会议,安排部署培训和转移就业等相关工作。二是3月底开展县城民族手工业编制培训、民族服装裁缝培训共37人;4月底开展群众思想教育引导培训两期,培训人数100余人;积极报送50人参加地区转移就业建筑施工领域以工代训,报送易地搬迁贫困户转移就业13人参加地区以工代训技能培训;三是制定《聂荣县建筑领域以工代训培训实施方案》,从6月中旬开始培训,培训人数100余人,培训结束后将联合县相关职能单位提供就业岗位进行劳务输出。四是打造县级培训基地,利用县城优势资源和一产发展需求,结合县职校培训、嘎确牧场“公司+合作组织+扶贫基地+牧户+培训基地+科研基地”的“六合一”脱贫攻坚产业扶持基地以及生态养殖基地实际,逐步在县城打造一个适应新常态、引领新常态的“现代化技能+传统牧业生产技能”培训基地,为全县牧业转型升级提供人才技术保障。
抓就业。一是订购西藏商报,对商报中就业岗位信息在全县范围内公示,并为人才储备库有意愿转移就业人员进行岗位推荐,以此拓宽贫困群众就业和增收渠道。二是结合区、地、县三级惠民政策,为群众提供草场管控员岗位1317个,人均年增收5400元;村级兽医岗位284个,人均年增收10800元;野生动物保护员、湿地保护员、监管员岗位1620人,人均年增收12000元;水资源管护员、水土保持监督员、村级水管员、山洪灾害设备看护员1584个岗位,目前正处于分配阶段。三是结合县实际招收公益性岗位18个、临时工28个,人均年收入16000元,在招收工作中对贫困户开“政策小灶”,给予贫困户考生加10分的优惠政策。四是县民族手工业和服装裁缝在地区建立合作组织并创业,其中带动贫困户18户69人、低保户2户7人,并给予政策扶持。